7月4日,我院以“弘扬工匠精神,培育航空工匠新生代”为主题举行了“金牌蓝天工匠”宣讲教育系列活动。中国人民解放军5713厂孙红梅、中国人民解放军5721厂李志强、凌云集团付旭东3名空军装备部首届“金牌蓝天工匠”走进校园传授匠心匠技,与师生面对面座谈交流、现场参观指导教学、开展先进事迹报告,弘扬工匠精神。
上午,我院在协同创新中心第一会议厅举行了“金牌蓝天工匠与长沙航院师生面对面”座谈交流活动,教务处处长彭圣文主持。座谈会上,3名工匠与200余名师生代表近距离接触,畅谈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传承。工匠们从“弘扬工匠精神与担当强军重任”、“技术磨炼与个人成长”、“大师工作室团队的组建”、“提高质量杜绝事故”等多个方面,与师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同时对于技术技能人才、蓝天工匠后备军培养提出了建议。
在紧接着的现场示教活动中,“金牌蓝天工匠”分别走进学院检测实训中心、电子实训基地和焊接实训车间,为师生传经授道,展示绝技绝活。孙红梅大师告诫学生“别人不去做的,我要去做好,别人要我做的,我一定努力做得最好”,使在场的师生备受激励和感动。李志强大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时,为学生普及无损检测知识,“无损检测俗称探伤,分为磁粉、超声、涡流、X射线、渗透和目视检测等多种方法,探伤的过程就是辨别零件是否有缺陷,是一个‘良心活’”。付旭东大师在电子实训基地与同学们一起探讨了雷达在飞机上的应用,他表示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可以为飞机保驾护航,修理时必须认真、严谨、专注,不能有一丝马虎。
下午,“金牌蓝天工匠”走进长沙航院宣讲报告会在第二学术报告厅举行。由我院党委副书记蔡海鹏主持。通过视频宣传和个人宣讲,300余名师生深切感受到了金牌蓝天工匠身上的人格魅力和职业精神。
孙红梅从“不忘初心铸就匠心、精益求精锻造匠技、守正创新彰显本色、弘扬传承工匠精神四个方面讲述了自己从山村来到山区,摒弃浮躁喧哗,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岗位职责20年,创新研究钛合金激光焊接技术,翻越了人生一座又一座技术攻关的“大山”,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系统内焊接领域首席技术专家,成为飞机修理的优秀“外科医生”,把发动机裂纹“缝合”得天衣无缝。她用心雕琢着一个个精美的零部件,以匠心守护“航空报国”的初心,用一把焊枪将青春岁月与航修事业紧紧地“焊”在了一起。
李志强作为一名无损检测的技术专家,从不向“缺陷”妥协,“三个选择”成为他无悔的人生追求。他选择航修,从入行那天起就让职业信仰在心里深深扎根,立志做一名有使命感的航修人;他选择平凡,专注与零件的真假缺陷作斗争,发现“苗头”不弄清原因绝不罢休,“不相信人”“固执较真”成为他工作中的标签;他选择担当,努力成为无损检测领域的排头兵,把自己塑造成“判断精准、检测可靠”的行家里手。李志强用他的透视之眼在万千波谱中为飞机探伤,为军队实战训练提供安全保障。
被行业内誉为“天眼诊断大师”的付旭东,以“初心、潜心、匠心”为主线,讲述了他25年如一日的坚守工作岗位,钻研雷达修理,学通22种不同型号雷达产品,完成800余架飞机修理,毫厘必争为飞机擦亮“眼睛”的生动故事。最让人为之动容的是,当为南海守卫战士提供补给的飞机雷达出现故障,军队点名要求付旭东火速前往保障,付旭东母亲病危,面临“忠孝难两全”的艰难选择,他毅然决定前往祖国的最南边完成保障任务,最终错过了与母亲的最后一面。付旭东强忍泪水,现场师生们也湿了眼眶。他勉励师生要“笃志好学、爱岗敬业”,努力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航空人才。
三位“金牌蓝天工匠”的事迹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工匠人的荣誉背后,是夜以继日的刻苦钻研、勤奋学习、无私奉献与无悔付出。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是工匠人一生的职业操守,再平凡的岗位也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蔡海鹏副书记高度评价“金牌蓝天工匠宣讲教育活动”,他要求广大师生要在学院掀起”学习工匠人物,弘扬工匠精神”的热潮。他强调,9月份将在党员和师生中开展深入教育,各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要利用党日活动时间,宣讲“金牌蓝天工匠”先进事迹,积极开展“工匠精神进基层”自主教育。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和二级学院要组织学生开展“学航空、学工匠,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主题教育活动,在大一新生入校之际结合”三敬”主题活动开展“工匠精神”入学教育,将“爱岗敬业、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植师生心间。(新闻中心 文/谢莹苹 摄影/王永波)

“‘金牌蓝天工匠’与长沙航院师生‘面对面’”座谈交流会

“金牌蓝天工匠”走进长沙航院宣讲报告会

蔡海鹏副书记主持报告会

孙红梅大师在座谈会上发言

李志强大师在座谈会上分享自己的经验

付旭东大师在座谈会上与师生畅谈

孙红梅大师在焊接实训车间现场指导教学

李志强大师在检测实训中心为师生传经授道

付旭东大师在电子实训基地展示绝技绝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