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湖南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下称诊改)报告会在我院举行。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机构协作会副理事长、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主任杨应崧教授作专题报告。全省高职院校、职业院所等单位230多名相关负责人聆听报告。报告由我院院长朱厚望主持。
杨应崧教授以《理念先行、整体设计, 问题导向、精准发力》为题,从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质量即是生命”为导言,提出了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服务对象需求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建立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即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他强调高职院校的诊改工作要注重过程,不断地提出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整体设计部分,他提出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导思想,把握“五纵五横”结构、“八字型”运行单元、“双引擎”注入动力、“一平台”技术支持,运用信息化走智能校园的道路。他指出,高职院校找到自己的差距短板、个性瓶颈后,要精准发力,抓住工作重点,以“十三五”规划为契机,以建设考核性诊断制度为着力点,以建设校级数据中心为抓手,以课堂教学形态为突破口,将诊改工作落到学院各项工作中,促进学院的快速发展。
当今高职教育面对外在竞争压力、自身内涵建设双重挑战,国家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相继出台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关于印发< 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教通[2016]290号)等系列文件,在我国首次明确提出了“建立诊断改进机制”,采用“诊断”+“改进”的模式引导高职院校履行质量的主体责任。朱厚望院长指出,在此背景下,杨应崧教授的报告无疑为湖南省高职院校质量诊改工作指明了方向,廓清了迷雾;相信包括长沙航院在内的高职院校一定能够创新工作方法、构建科学体系,诊出成果,推出成效的。
据悉,诊改是促进高职院校履行质量主体责任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注重评估质量等级,转换为依靠院校自身建立保证体系来提高质量。诊改工作,对我省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件“新鲜事”,不少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我院等院校主动把诊改作为持续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组织动员全院师生投入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提高质量的诊改中,一场诊改风暴正在我院进行。
会后,杨应崧教授还参观了我院教学实训中心,了解了我院的办学特色,他高度评价了我院的教育教学成果,认为我院“建的很好,在我看到的高职院校里是排前列的”。(文/彭圣文 张少利 王婧妮 摄影/王永波)



报告会现场

杨应崧教授作讲座现场

朱厚望院长主持专题会


杨应崧教授参观我院实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