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作为全军唯一一所国民教育性质普通高校,具有军队和航空两大办学特色,具有独特的航空专业资源优势。6月5日上午,我院院长朱厚望做客湖南教育政务网在线访谈,就“对接产业 产教融合 打造航空职业教育品牌”主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院长朱厚望(左)做客湖南教育政务网在线访谈
高职学校开办专业必须对接产业
“高职院校开办什么样的专业,如何办专业,必须遵循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要求,必须对接产业,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朱厚望表示,长沙航院自1998年升格高职院校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规模发展的需要,先后开办了经、管、文、工等33个专业,涉及交通运输、制造、电子信息、生化与药品等8个专业大类。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这种专业结构与学院的办学发展不相适应。通过剖析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结合航空产业人才需求趋势,学院围绕航空产业链,对接产业办专业,逐步形成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机械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的航空特色专业群。
学校的具体做法有三:一是逐年停招、撤销与航空产业无关的专业。凡是与航空产业无关的专业,长沙航院一律停办,按照先停招、后撤销的办法予以调整。自2012年开始专业调整,至2014年撤销专业12个,计划到2016年将撤销与航空产业无关的专业共22个。二是新增与航空产业紧密相关的专业。针对民用航空和通用航空迅猛发展的趋势,学院在撤销相关专业的同时,根据市场人才需求,按规划分年度增设10个与航空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三是调整改造与航空产业对接不够紧密的专业。对于目前还不能立即撤销的与航空产业结合不太紧密的专业,学院采取调整其专业方向的办法,尽可能地使其向航空产业靠拢。
通过撤销、新增和调整等一系列措施,学院专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使得学院军队特色和航空特色进一步彰显,对接产业更加紧密,社会效益更加凸显。
推进产教融合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专业结构调整以后,或者说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定位明确了以后,最关键的就是教育教学了。”朱厚望介绍,我院主要从教学、教师、实训等方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
我院以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为核心,推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对接企业岗位任职能力开展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建设,是职业教育融入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学院联合企业专家成立课程开发团队,共同研究制定专业建设方案,重构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行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等,实现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学院推进校企深度融合,锻造“上得了讲台,下得了车间”的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注重抓好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使教师们“上得了讲台,能上一堂好课;下得了车间,能干一手好活”。学院对接行业企业,推行实训教学现场星级评价管理。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训教学现场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学院借鉴现代企业先进生产管理理念,引入中国质量协会现场管理星级评价,以空军航空修理工厂和民航维修企业生产现场为蓝本,推行基于6S的实训教学现场星级评价管理,最终培养“敬畏航空、敬仰航空、敬爱航空”、富有“航空报国”理念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 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为推进航空职业教育深度融入航空产业链,促进产业、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共赢发展,2013年10月,我院联合航空企业、科研院所和职业院校等57家单位,牵头成立“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实行人才共育、师资共培、基地共建、科研成果共享,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新机制,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成立大会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1工厂、中航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14家知名企业与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向学院捐赠价值5000多万元的实习实训设备。学院每年都将牵头召开理事单位年会,研判新形势,开展新合作。
在协同创新平台的推动下,校企合作“哈飞模式”成功运作。“哈飞模式”是我院与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同创新开展全方位合作的一种新探索,即双方在员工培训、订单培养、师资建设、专业建设、科研开发、技术革新等领域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并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此模式将广泛应用到其他航空类的校企合作办学中,比如中航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航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航空类企业,为国家培养更多航空类人才。目前,“哈飞模式”之300名新进员工培训已圆满结束,双方都比较满意。而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与学院合作开展“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订单培养,首批两个订单班117名订单任务已落实到位。今年,空军12厂、14厂、28厂、35厂等航空修理工厂已将或即将向学院捐赠价值1.5亿元的教学设备。“军、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协同创新平台的建立,创新了校企合作模式,深化了校企合作内涵,构建了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
“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企业的新标准、新工艺、新技术不断走进课堂,学生在学校就能与企业专家‘亲密’接触,就能接受仿真企业工作环境的熏染,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毕业后到了单位可以缩短适应时间,做到‘零距离’上岗,所以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青睐。”朱厚望介绍,据北京麦可思数据公司2013年对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可知,长沙航院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学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比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高3.6个百分点,毕业一年后的月收入比全国高职院校平均高1053元。
专业机构调整要有壮士断腕的魄力
访谈中,网友们踊跃提问,朱厚望一一耐心进行了解答。网友“何晓阳”问:贵院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很大,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朱厚望对此表示,专业结构调整说起来轻松,壮士断腕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在专业结构调整过程当中,无疑会涉及到教学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问题,面临的最主要最困难就是教师的分流。学校通过多次会议、外出学习调研,全校上下才得出一致结论:“大而全”的摊大饼办学,最终专业没有凸显强大优势;不如握紧十指办“少而精”的航空特色专业,把“航空”品牌效应发挥到极致,真正体现出职教价值。
李果
【链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朱厚望访谈
http://bgs.gov.hnedu.cn/show/164962.html(湖南教育政务网)
http://www.hnedu.cn/show/210,219.html(湖南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