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XIN WEN WANG

媒体航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媒体航院 >> 正文

【华声在线】建设卓越航院 助力中国制造2025

时间:2015-12-23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刘嫄 点击: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朱厚望  王永波 摄

  ——访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朱厚望

今年上半年,湖南启动卓越院校建设,旨在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需求,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提升引领产业发展。通过专家论证、筛选、核查、公示等环节,8月公布了首批8所卓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13所卓越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名单。其中,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名列其中,是卓越校建设的佼佼者。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朱厚望,就该院卓越校建设进行专题采访。

记者:朱院长您好!请您给各位网友打个招呼!

朱院长:好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记者:今年8月,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入围湖南省首批卓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请问,与其他入围单位相比,长沙航空职院最大的特色是什么?贵院的卓越校建设思路又是什么?

朱院长:刚才记者问到我们长沙航空职院今年成功入围湖南省首批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最大特色是什么?首先,我把今年湖南省启动卓越职业院校建设的基本情况作一些简要说明。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和湖南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颁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湖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今年,湖南省启动了卓越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这是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快发展我省现代职业教育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省政府决定今年首批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立项8所。经教育厅组织资格审查、办学基本条件审核、专家网络评审、会议评审、现场答辩、专家投票、领导小组审定和公示等环节,我院和其他七所高职院校入围湖南省首批卓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我认为,这八所首批入围的高职院校都各具特色,优势都比较明显。和其他七所高职院校相比较,长沙航空职院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是军队特色。长沙航空职院自建校以来一直隶属于装备部领导,所以是“不穿军装的军人”,我们姓“军”,肩负着为军队装备修理事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在全国,是唯一一所。二是航空特色。我院从事的是军队航空装备修理,同时为地方航空产业服务,学院的办学定位是“立足军队航空修理,面向地方航空产业,服务湖南经济建设”,所以航空特色是我院的一大亮点。高职院校办学,就是办专业;职业院校要对接服务产业,主要是专业对接产业、服务产业。长沙航空职院所有的专业都是紧密对接航空产业、服务航空产业的。所以我说长沙航空职院最大的特色就是军队和航空特色。其次,通过这几年的改革发展,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专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等方面也形成了一个鲜明的特色,这就是 “立足军队航空修理、紧贴军队士官培养、对接中航工业航空制造、民用和通用航空产业,服务军队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转变,提升引领航空产业发展,坚持走航空特色发展之路,打造航院的航空特色品牌”。

关于卓越校建设的基本思路,我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第一个就是长沙航空职院的办学理念。长沙航空职院是军队领导的一所院校,具有比较鲜明的军队航空特色,所以我们在卓越校建设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十六字方针,叫做“植根航空、军地融合、协同创新、打造品牌。”所谓“植根航空”,就是要紧跟航空产业崭新升级的步伐,通过调整专业设置来优化专业结构,建立健全专业随航空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专业建设机制;同时通过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覆盖航空全产业链的特色专业体系,这就是“植根航空”。所谓“军地融合”,长沙航空职院姓“军”,既要立足军队航空修理,又要面向地方航空产业,服务湖南经济建设,“军地融合”就是要承担起服务军队和地方航空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湖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所谓“协同创新”,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就必须要深入的对接产业、服务行业、融入企业。2013年牵头成立了全国首个“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文中简称“协同创新中心”),就是要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所谓“打造品牌”,是指通过打造三个高地来树立品牌。一是要把长沙航空职院打造成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高地。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尤其是当前的“中国制造2025”中国的制造业迫切的需要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用通俗的话来讲,也就是高素质工匠,“中国制造2025”迫切需要职业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培养中国式的工匠。二是要打造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孵化高地。职业院校不仅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更要引领产业行业与企业发展,引领进行科研技术的研发,产品的开发和产业的孵化。三是要打造高职带动中职共同发展的高地。作为职业院校,卓越是永恒的追求,高职院校卓越在哪?要能够通过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职业院校的共同发展。

具体到建设思路,就是“一条主线、一个导向、一个抓手”。第一,“一条主线”就是要以校企合作为主线。用三句话来讲,即对接产业办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才。对接产业办专业,就是专业设置都要围绕着航空产业链来,航空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办什么样的专业,这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里面提出的现代职业教育根本任务中讲到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那五个对接之一。依托行业建专业,就是要紧紧的依托航空行业,围绕航空产业链设置专业,要把它办好。特别是像我们航空特色比较鲜明的学院,如果不紧紧的依托行业来建设专业,那么要实现打造品牌,打造三个高地的这样一个目标,是很难实现的。校企合作育人才,就是按照现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不断的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努力的探索和实践,如现代学徒制、定向培养、订单培养、个性化培养以及中高职衔接系统化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是教育部今年批准立项的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单位;同时,学院也是解放军总参谋部和国家教育部在2012年就确定的全国首批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试点单位,而且是全国兵种最多、计划最多、输送人数最多的高校,今年,我们就招了730名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同时,学院还是湖南省教育厅于2014年批准立项的中高职衔接改革试点项目单位。所以我说校企合作育人才,要探索多元化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一条主线。

第二,“一个导向”就是要以特色发展为导向。职业院校不能求大不能求全,一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育人才。那么我们的思路就是要通过卓越校建设,实现三个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专业设置要由大而全向航空产业聚集转变,第二个转变,就是要把人才培养规格由中低端的技术技能人才向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转变。第三个转变,就是社会服务由过去的以咨询推广为主向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方向转变。过去学院主要是为一些企业做一些技术咨询,那么今后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方面,要打造一个新的高地,这和前面讲的办学理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一个抓手”就是要以创新驱动为抓手。卓越校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我曾经提了12个字3句话,叫做“持续改进、创新发展、追求卓越”,所以卓越校建设的第三个方面就是以创新驱动为抓手。那么怎么样来创新?一是办学模式要创新。1.多元模式办学。前面介绍长沙航空职院是军队领导的一所高职院校,这是一种单一的办学模式,今后,要由单一的办学模式向多元化办学模式迈进。什么叫多元化办学?比如说通过卓越校的建设,我们要形成一个以军为主、军地融合、部省共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这么一个全新的办学基础,特别是以军为主、军地融合、部省共建。今后长沙航空职院就不仅仅是一个空军的学校,同时也是湖南省人民政府的学校,既要为军队服务,又要为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湖南省航空产业的转型升级服务。2.走集团化办学的道路。在卓越校五年的建设期内,我们将探索集团化办学,成立两个职教集团,第一个是我们空军航空装备维修职教集团,第二个是湖南航空职教集团,一个是为军队服务的,一个是为湖南省的航空产业服务的。3.多元化办学,现在是国有公办学校也就是全民所有制学校,今后要在体制上要探索多元化办学,现在国务院、教育部倡导多元化混合式的办学模式,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今后五年,将建立两到三个混合制的二级学院。比如说,准备与湖南机场集团共建航空服务与管理混合制二级学院,现在航空服务与管理学院的专业都办在校内,今后混合制二级学院的一些专业,可以依托湖南机场集团来共同举办。再比如说,湖南华星通航——湖南省最大的通航企业,准备与华星通航共建飞行学院培养飞行员。如果今后要学飞行驾照,可以到长沙航空职院来学。这是关于第一个办学模式的创新。二是人才培养模式要创新。现在积极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现代学徒制,有定向培养,有订单培养,还有这个中高职人才衔接的系统培养。比如现代学徒制,与空军的5702工厂、5718工厂在飞机维修和导弹维修这两个专业探索现代学徒制。什么叫现代学徒制?就是师傅带徒弟似的真正意义上的工学交替,培养企业、行业、产业真正需要的中国式工匠,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定向培养就比如说为部队培养的士官,士官学员到部队后,大多数都是从事机务维护工作的,那么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按照部队的要求,和部队共同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它的构成体系、构成标准、构成内容,为部队量身定做、定向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士官。订单培养那就是为企业订单培养员工。比如说新生进校以后,企业到学校来,根据他们自己要求,选拔组建订单班。在2015级新生中,就与株洲331公司组建了几个专业的订单班;与空军5701工厂组建了直升机维修订单班。那么订单班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完全和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这就是前面所讲的校企合作育人才。中高职衔接是什么呢?就是前面讲到的要打造高职带动中职共同发展的高地,职业院校是一个体系,不仅仅是高职院校要发展,高职院校更要带动中职学校共同发展,中职怎么培养?高职怎么培养?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中高职要有机的衔接。汨罗职业中专、常德的湘北职业中专、津市职业中专、芷江民族职业中专、长沙的财经工业职业中专等都是中高职改革的衔接单位。那么通过这样一个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特殊体系,在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实习实训条件等方面进行建设帮扶,推进中高职衔接。这是第二个创新。三是教学模式要创新。我们现在倡导的教学模式叫做生态教学模式。什么叫生态教学模式?就是要转变教学理念,目前还是传统的教学,就是以老师为主导,老师是满堂灌,学生是被动的听,被动的学。今后我们要运行什么教学模式呢?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健康学习、快乐学习为载体为方式,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要打造这样一个生态的教学模式和生态学习模式。随后要建的航空科技综合楼,就是按照这个理念设计的。里边的自修楼,教室内没有固定的桌椅,学生根据兴趣小组的需要自行拼凑六边形的课桌,取消讲台,设立移动式黑板。在自修楼的走廊中间设茶吧、花台、咖啡吧,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和老师要完全平等,在十分的愉悦、非常轻松的环境中来完成教育学生的这样一个互动过程,这是教学模式创新的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就是走到哪儿都可以学,要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实行网上学习与线下互动的有机结合,同时单向倾听向多向交流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转变。老师教学不仅仅是在讲台上讲,教学的内容通过信息化手段,做成各种各样的微课,各种各样的视频,学生在课余,在宿舍,在寒暑假,在家里,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通过上网随时和老师进行沟通,这就叫做线上学习。线下互动,课程教学还要由过去的讲授为主导,向自主探究这样一种学习模式转变。这就是我讲的建设思路的第三个方面,以创新驱动为抓手,包括办学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相信通过五年的努力,我们一定能把我们的这些设想落到实处。

记者:据了解,近几年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请问取得了哪些成效和特色?

朱院长:关于这个问题,前面已经有了简单的介绍,我再简要补充一些。2013年,成立了协同创新中心,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的一个战略平台,也是我们长沙航空职院和行业企业紧密对接、深度融合、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一个桥梁和纽带。中心成立两年多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长沙航空职院的办学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比如,2013年10月13日,成立协同创新中心时,加盟的理事成员包括我院在内一共是57家,我院是理事长单位;到去年的10月13日,召开2014年年会时,理事成员单位达到了70家;今年的10月30日,召开2015年年会时,理事成员单位已经扩展到了83家。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长沙航空职院的这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发展思路深得行业、企业的认可。第二个方面的成效是真实有效的合作。协同创新中心的理事成员单位享受权利,同时也有义务。不是说成立了协同创新中心,理事成员单位挂个名,每年来开个年会。加入协同创新中心的企业,加入的条件就是要与长沙航空职院紧密合作,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科技开发这六大领域,进行实实在在的、紧密的校企合作的单位才能够加入。通过两年的发展,几十家理事成员单位对长沙航空职院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仅企业捐赠的教学装备,已经超过了3.5亿元。比如说这两年企业捐赠给的飞机就有近十架,还有各型的发动机和其他的教学装备。在科技研发、产品开发方面,和企业的合作也得到了广泛的推进,每年和企业联合的技术公关项目立项就是几十项,极大的推动了和企业之间的共同发展,既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又带动了学院科研团队的不断进步。近两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成效和收获是非常明显的。

记者:近年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请问在卓越校建设期间,贵院在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方面有哪些规划?

朱院长:卓越校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境界的追求。所谓卓越,顾名思义就是超出一般、不平凡的意思。我觉得卓越真正的含义是自我的超越,如果能够真正超越自我,那才有可能达到卓越的境界。所以我说卓越是一面旗帜,也是一个标杆,更是一种境界,卓越校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是说要定向卓越校的建设,五年以后省教育厅组织一批专家来验收,然后授予你一个称号,你就是卓越校了。我的理解不是这样,我理解卓越建设,他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所以对省教育厅启动卓越校建设这样一个战略决策,我们必须要弄清楚。我的理解,卓越校建设有三个重点建设内容,核心是特色专业的建设,重点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关键是治理能力的建设。现在我们从中央到省里,都特别的重视大学的治理能力建设,治理能力建设靠什么?要靠一套完整的治理体系、治理制度来保障,比如说大学的章程、治理体系与结构、大学内部治理的一整套的规章制度等都是很重要的,但是真正要提升我们的治理能力还要靠文化。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以真正要提升我们的治理能力,一定要把学院文化建设好。刚才沈记者问到学院文化育人方面有哪些规划,这几年学院已经在文化育人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首先,提出“干部作风是第一民生”理念,我认为它不仅是长沙航空职院的学院文化,更是治理能力的提升。提升治理能力靠谁呀?要靠广大干部群众,干部是关键,所以干部作风决定一切,它关乎到学院事业的成败,所以提出干部作风是第一民生,如果干部作风不正,老百姓是不答应的,也是不会赞成的,那么要把学院建成卓越校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把卓越校建好,就要把文化育人做好,首先要从干部作风抓起。那么干部作风从哪来呢?我的理解,只能是从领导干部身上来,只能是自上而下,一级带动一级来。就我们学校来讲,优良的作风从哪来?从我,党委书记身上来,再从我们领导班子成员身上来,再从中层干部身上来,再从广大教职员工身上来,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一个优良的文化育人的环境和氛围。第二个理念是2012年我提出来的“四个始终”。作为长沙航空职院的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努力践行“四个始终”。即,始终不忘航院情怀,始终牢记使命责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坚守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长沙航空职院的事业是全体航院人的事业,长沙航空职院的利益是全体航院人的共同利益,所以每一个航院人都要对长沙航空职院这份事业怀有一种深深的感情,学院的干部职工必须要全身心的,要真情实意的投入到长沙航空职院的事业发展中,只有满怀这样一种情怀,长沙航空职院的事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航院人,我们肩负着为军队和地方航空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要履行好这个使命,要落实好这份责任,就必须始终牢记肩上的这份使命;落实好我们的使命责任,要靠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我经常跟我们的干部职工讲一个寓言故事,长沙航空职院的干部职工一定要发扬一种“虎死不倒威”的精神。老虎在寿终正寝的时候,它会就近找到一个高地,然后找到一个相对而言的大树,背靠着大树两个前爪支撑在地上,两只眼睛瞪的大大的,才寿终正寝。远远的望去,这头老虎还生龙活虎,这就是“虎死不倒威”的精神。所以我说长沙航空职院的干部职工要随时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就要有这样一种“虎死不倒威”的精神。所谓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特别在这个问题上用的是坚守,不是保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要形成是很难的,同时作风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可能某一个时期干部职工的作风较好,可能某一个阶段他又有所变化,所以我倡导我们长沙航空职院的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坚守住这样一个优良的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第三个理念是要努力争做“四有”航院人。“四有”航院人最早是指“四有”文化人,什么是真正的文化人呢?就是“有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有无须提醒的自觉,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就是“四有”航院人。“要有植根于内心的修养”,长沙航空职院的师生员工一定要把我们特有的一种修养植根到我们的内心当中。比如说我们党员干部的党性行为、“三严三实”的行为,我们广大教师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修养,我们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修养,都是每时每刻的,不是某个阶段的,也不是某一件事情上的,而是要植根于内心里的,要做到时时事事处处都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有无需提醒的自觉”,那就是要我们把尊党守纪,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一个要求变成自己自觉的行为。我跟同学们讲,你着装也好,佩戴胸卡也好,包括上课也好,上课不能迟到,学校的规章制度要遵守,要做到自觉,不需要我们的老师和同学来提醒;你今天着装没有着好,身边的同学提醒你你着装没着好,虽然你马上改正了,但这不是一种无需提醒的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平等,这是每一个公民应当享受的合法的权利,任何人都不可侵犯,谁侵犯了公民的自由、平等的权利,谁就是违法的。但是要忘记了,自由、平等是有约束的,怎么约束啊?那就是公正、法制,如果没有了公正和法制,那是不可能有自由、平等的。所以“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就是告诫航院人要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长沙航空职院的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工作生活,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要自觉的做一个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人。“四有”航院人里我最看重的是第四句,要“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都要做一个善良人。什么是善良人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层面的要求上就讲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理解就是一定要为别人着想。怎么解释呢?就是在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时候首先要想到会不会损害别人的利益,这就是我常说的利己不损人,或者调过来讲,不损人利己;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我在给自己带来方便的时候,你能不能想到也给别人带来一点方便呢?这就是俗话讲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如果能够做到在谋取自己利益的时候能够也给别人带来一些利益,在给自己带来方便时也给别人带来一些方便,我认为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善良。所以“四有”航院人是有深刻含义的,希望全体航院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关于环境育人,我的理解就是,环境可以约束人的言行举止,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比如说到了一些单位,进了单位的大门,整个单位的环境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漂漂亮亮,那你走进去后你就不会随地乱吐,不会到处乱丢垃圾。所以个人的行为举止是受到各种环境氛围的约束的。如果走进了一个单位,到处都是破破烂烂脏脏兮兮,那自然到了这个环境的人他也不会珍惜。所以我们特别重视这个校园环境的建设,这几年来,无论是我们的公共场所、教学场所还是生活工作场所,我们都非常的重视,一方面是要把环境建设的更加舒适、更加优雅、更加具有文化氛围,让师生员工一走进长沙航空职院的校园就能感到一种轻松、一种愉悦、一种亲切,就有一种爱校如家的主人公意识。另一方面,过去我们提三个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现在我们提出五个育人,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之后我们还要更加重视“文化育人和环境育人”。

记者:在长沙航空职院的建设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长沙航空职院牵头创办了全国首家“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您认为这个高端对话合作平台将如何引导长沙航空职院“对接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引领产业”?

朱院长:针对这个问题,我简单的谈谈我的一些理解。作为职业院校在未来“十三五”期间,其改革发展要实行两个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要实现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第二个转变就是要由“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变。刚刚沈记者提到,协同创新中心这样一个高端对话合作平台将如何引导长沙航空职院实现由对接服务产业向提升引领产业转变。讲到要由“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型,很多职业院校就感觉这个目标非常的高大上,好像这个目标离我们非常遥远,作为一个职业院校怎么能提升产业、引领产业?其实以我的理解,我们的职业院校现在就正在做这项工作。举个例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已经在引领和提升产业的发展。刚刚提到在未来卓越校建设当中要实现人才培养由中低端向高端转变,能够真正培养出“中国制造2025”所需要的工匠,就是提升产业、引领产业。提升引领产业并不是高不可攀,是触手可及的,而且现在做的很多工作,就有这么一个意义。提升引领产业我理解有四大领域的提升引领:第一就是刚刚说的人才的引领。第二个领域就是技术引领。所以我才说长沙航空职院今后五年在技术引领这个方面要由过去的以咨询服务为主向科技研发、产品开发为主转型,这就是技术引领。第三个领域就是管理的引领。在教学现场、教学过程,全面推行基于6S的实践教学现场管理星级评价,学院有一套完整的星级评价体系与标准,很多企业来学院参观学习,我认为学院的基于6S的实践教学现场管理星级评价体系与标准就能够很好的提升引领产业的发展。引领什么发展呢?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线上的管理效率和作业流程的管理效率,通过提高管理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效率目的,所以我们的管理在管理领域也是可以提升和引领产业的。第四个领域就是文化引领。学院是文化的一个发祥地,要把一些先进的文化理念通过和企业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传播、碰撞,不断引领企业的文化创新。所以长沙航空职院在未来的五年里要朝着这个目标,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方面逐步实现由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和引领产业转型。

记者:如今,中国进入了一个大的发展辉煌时期,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您对此怎么理解?您认为作为航空专业方面的职业院校,应该怎样规划卓越校建设,从而有效对接“中国制造2025”?

朱院长: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中国制造2025” 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一个行动纲领,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我们必须要有恒心。“中国制造2025”里面提出的十大重点发展产业,航空产业就是其中之一。我院就是紧密对接航空产业链来办学的,学院所有的专业都是对接航空产业来设置的。在今后的卓越校建设当中,要建立健全专业随航空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专业建设机制,要建立起一个能够覆盖航空产业链的特色专业体系,建立能够提升引领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同时要把每个专业都打造成为“建设产品”,在卓越校建设过程中,要形成17个标志性的成果,比如说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在“十三五”期间也就是卓越校建设期间要有两个特色的标志性的成果:一要建设一个空军航空装备数字化维修技术中心,要把整个空军航空装备修理工厂的资源、技术聚集起来,成立一个数字化维修技术中心;二要把基于6S的实践教学现场管理星级评价体系与标准向企业、向全国的职业院校予以推广,这个能够引领职业院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引领企业的生产市场管理和作业流程管理。在卓越校建设期间还要建设几个先进的制造中心、工程中心等。通过五年建设要形成17个标志性的成果,如果这17个标志性成果的目标都能够实现,我想到那个时候,长沙航空职院离“中国制造2025”所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不远了。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记者:最后,感谢朱厚望院长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并就卓越校建设谈了很多高屋建瓴的理念,令人深受启发。再次感谢朱院长!(整理:张少利 刘嫄 邓义波 王永波)

相关链接:华声在线-2015.12.23

http://hunan.voc.com.cn/article/201512/201512231618442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