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XIN WEN WANG

匠心-教育家精神巡礼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匠心-教育家精神巡礼 >> 正文

匠心·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第六届教学名师巡礼——邢 静:擎天安防的开拓者

时间:2025-10-11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编辑:邹宇婷 点击:

为进一步营造学院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选树一批具有新时代航空职业教育特色的师德典范,根据《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院党〔2025〕40号)文件精神,学院重磅推出《匠心·第六届教学名师巡礼》专栏,集中展现学院第六届教学名师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与匠心底色。

今日,让我们聚焦航空服务与管理学院邢静老师:她是安检门前的拓疆者,以匠魂铸就民航安检金钥;她是产教间的破壁人,用赤诚哺育安检英才。她从化工专业完美转型,逆袭点燃安检专业星火,擎起蓝天安防。

——题记

在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有这样一位老师,她上课总是背着大大的双肩包,不仅教学资料准备齐全,而且还会带多余的笔和纸给学生备用,认识她的人觉得她非常谦虚低调,正直善良,学生觉得她治学严谨,非常随和,愿意跟她讲心里话。她就是邢静老师,一名有着深厚职教情怀,却朴实无华的好老师。

邢静,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航空服务与管理学院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骨干教师。2006年7月来院工作,十九载职教征程,她始终怀揣育人初心,将党的教育使命熔铸于三尺讲台,以春风化雨之姿深耕安检专业沃土,曾多次获学院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参加湖南省教师职业能力竞赛获得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2项。

破局立标:课改领航

2012年,因学院专业调整,她原先任教的化工专业被裁撤,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她坚决服从党委安排转至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面对全新的安检领域,她倍感压力,却以极强的韧劲投入学习。她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反复练习,在家模拟人身检查操作、反复进行开箱训练,并将流程拆解为字母、数字和笔画辅助记忆。夜深人静时,她研读业务书籍、制作课件、分析图像逻辑,还运用化学专业背景解析危险品的成分、密度与原子序数,从而快速掌握通过图像颜色和形状精准识别违禁物品的能力。一有空闲,她就到实训室摆包做图像训练。凭借数倍的付出和跨学科的洞察力,她迅速适应了新岗位,实现了多维度的专业理解。

教学中,她以学生为中心,推行知识碎片化、管理精细化。引入行业标准,采用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紧贴专业内容,通过正反对比增强学生理解。重要知识点让学生集体回答,利用从众效应强化记忆。她擅长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知识深入浅出,运用头脑风暴、小组讨论、项目教学等方法,结合动画微课等信息化手段,最终实现“教学做一体”,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全面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这套“教学做一体”的实践结晶,最终凝练为系列标杆性教学成果——2017年6月,她主持的《机场危险品与爆炸物安全处置》入选学院“十三五”课程改革与建设项目;2019年12月,该课程再次入选空中乘务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课程并通过验收;2021年9月,主编新型立体化、工作手册式教材《机场危险品与爆炸物安全处置》获评学院优秀教材;2023年3月教材《机场危险品与爆炸物安全处置》入选“十四五”国家技工教育规划教材。

1AA00

邢静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展开课堂讨论

擎安铸魂:思政深耕

早在初登安检讲台时,她曾目睹这样的场景:模拟考核中,一名学生面对关系非常要好的同学携带的“熟人行李”,毫不犹豫按下免检键。“都是老熟人了,还能带违禁品吗?”学生嬉笑的话语,像根刺扎进她心里。那一刻她猛然惊醒——安检员手上握着的不是扫描仪,而是千万旅客的生命开关。学生这种对规则敬畏的缺失,让她彻夜难眠。

为了彻底扭转这种危险思想,她系统构建了《机场危险品与爆炸物安全处置》课程的思政育人体系。她深挖反面典型,将“大连5·7空难”等由安检漏查引发的惨痛事故引入课堂。通过展示触目惊心的影像资料,她让学生深刻理解安检环节的丝毫疏忽,可能引发怎样灾难性的连锁反应,将安全意识深植于心,进一步引导学生们以史为鉴,强化“安全无小事,责任重如山”的使命感。同时,她树立正面标杆,引入上海虹桥机场“全国劳动模范”吴娜,广州白云机场“全国技术能手”“安检金牌工匠”陈玉烘等杰出安检员的事迹,进一步引导学生弘扬榜样力量,将“国门安检”的忠诚、精湛与奉献精神内化为学生的职业信仰。通过构建体系、引入正反典型,她将“国门精神、民航精神、工匠精神”有机融入教学全链条,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作为未来“蓝天守护者”的政治素养、职业操守与敬畏之心,推动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真正“走深走实”,为筑牢国家民航安全基石培育德技并修的合格人才。

1B94B

机场危险品与爆炸物安全处置课上,邢静老师为学生开展标准操作流程示范

淬技垂范:赛教砺锋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作为学院非传统优势专业,教学能力竞赛恰似一道珍贵的“天梯”——它不仅是展示专业价值的聚光灯,更是提升专业师资素养、建设学院精品专业的战略支点。因此她深知,唯有通过竞赛舞台,才能为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赢得建设资源与发展空间。参赛不仅是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锤炼学生实战技能,更是将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推向学院乃至省级精品专业的战略阶梯。这份建设精品专业的共同愿景,让她和团队成员倍加珍惜每次参赛机会——她们要以竞赛为砺石,打磨出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璀璨光芒。

而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竞赛之路也是始于艰难的探索。2020年,她们创新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有机融入课程,以真实工作任务组织教学,通过课前启化、课中内化、课后拓展三个阶段,“任务导入、知识剖析、操作示范、实操训练、总结评价”五个步骤,引导学生在合作、体验、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生职业素养明显提升,却在决赛中以微弱分数差距与一等奖擦肩而过。2021年再战时,精心准备的《机场开箱包检查》项目因“专业特色不突出”未能突围。团队成员们虽遗憾却不气馁,面对挫折,她将其转化为动力:“竞赛暴露的短板,正是专业建设的路标”。她暗下决心:“下次我们要让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在领奖台绽放光彩!”

2022年备赛季,邢静团队开启了“精益求精”的冲刺。她们扎根实训室120天,将教学环节拆解到每一帧画面,仅开场导入语就迭代了50余版。决赛场上,当她以“民航安全无小事”的铿锵宣言开场,当学生行云流水展示如同手术刀般“零差错”精确演示,评委由衷赞叹:“安检教学竟能如此精彩!”这份省级一等奖的荣耀,属于三年修改60余版参赛作品的坚持。此后2023年,她主持的《机场危险品安全处置》作品再次荣获“楚怡杯”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

B903

自2020年起,邢静与团队成员在楚怡杯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中连续取得优异成绩

因材化育:育才擎梦

十九年前从“三晋大地”奔赴“三湘热土”的邢静,对“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滋味感悟尤深。这份跨越山河的经历,让她对异地学子始终怀有一份特殊的牵挂。

她会跟陕西的学生聊一聊陕西的特色美食,问河南的学生食堂的面条是否吃得惯,问海南的学生跟宿舍同学是否相处融洽。每逢佳节倍思亲,到了中秋月圆夜,当校园渐渐安静下来,她邀请所带班级的外地学生来家中团聚。暖黄的灯光下,天南地北的方言在此交汇,山西的打卤面、湖南的臭豆腐、美味的月饼摆满餐桌,小小的客厅成了微缩的“中国美食地图”。她记得学生的家乡口味,总会特意准备一些地方特色小吃。安检2002班学生小石笑着说:“在邢老师家,我们尝到了‘舌尖上的中国’”。久而久之,邢老师的家成了外地学生温暖的港湾。她关爱每一位学生,每个孩子都值得爱。正如安管1501班广州学生小罗所说:“邢老师的家就像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第二课堂,不仅教会我们知识,更给了我们一个在湖南的家。”这份跨越地域的师爱,让异乡求学的学子们找到了归属,也让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凝聚力愈发坚实。

邢静以她独特的“教学慧眼”,在短短几堂课内就能精准把握每个学生的特质。她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分解,针对不同学情定制个性化训练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关键技能上获得充分锻炼。通过“做中学、做中训”的实践模式和小组传帮带机制,她巧妙地将学生的个性差异转化为教学资源,使擅长操作的学生成为示范者,让善于观察的学生担任质检员,让每个人都能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技术技能的全面提升。

“教育教学的真谛不在于课时的多少,而在于能否点燃学生心中的那盏灯”,这是她常说的话。安检2201班学生小杨同学性格特别内向,与老师同学缺乏交流导致毕业设计进度严重滞后。她在得知情况后多次主动找到小杨同学,通过用心倾听实际诉求和不断鼓励,她用温暖的话语一点点驱散小杨同学心中的阴霾。并且她还牺牲大量课余休息时间耐心为小杨指导毕业设计作品,通过设计“渐进式挑战任务”,让小杨同学在一次次小成功中重拾自信。最终这个曾经自我封闭的学生不仅以优异成绩通过毕业设计,如今顺利入职三亚凤凰国际机场。

1E808

2025年9月,邢静老师深入广西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开展企业实践

而小杨同学的故事仅仅只是邢静老师多年因材化育、育才擎梦的一个缩影。那些曾被公认“不开窍”的学生,如今在首都大兴机场安检台前目光如炬;那些羞于提问的孩子,早已成长为湖南机场集团青年岗位能手。安检通道的金属探测门映出他们挺拔的身影——恰似邢静当年在讲台上看到的闪光点,此刻已燎原成守护蓝天的星火。而这片由点点星光织就的民航安检防护网,正是对师者匠心最宏大的礼赞。(教师发展中心 黄子豪 供稿 彭圣文 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