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隆重庆祝第41个教师节,选树一批具有新时代航空职业教育特色的学院师德典范,根据《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院党〔2025〕40号)文件精神,学院重磅推出《匠心·第六届教学名师巡礼》专栏,集中展现学院第六届教学名师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与匠心底色。今日,让我们走进机制学院邓中华老师:三尺钳台,廿载春秋。他是穿梭于实训车间与理论课堂的“双面匠人”——左手执扳手传授毫米之精的奥义,右手握粉笔解构智能制造的密码。他坚守“精工传艺、厚德铸魂”的职教信念,将“三敬零无”的航修精神淬炼成教学科研日常,让冰冷钢铁在青年手中焕发新生。他带领学生打磨的不仅是零件的精度,更是人生的态度;他传授的不仅是技术的标准,更是工匠的精神。他正努力用技艺锻造匠心、以匠心承载国魂的坚守,让每一件作品都闪耀着职业的尊严,让每一位学子都成长为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新生力量。
——题记
邓中华,男,汉族,1982年11月生,湖北恩施人,中共党员,副教授、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湖南省技术能手,湖南省“楚怡”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航空机械制造学院专任教师。2005年参加工作,从教二十年来,他一直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他坚守教学一线,教书育人,严格履行教师岗位职责,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积极进取,认真实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教育箴言。在教育教学中他勇挑重担,无私奉献,情系学生成长。个人曾获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标兵等多项荣誉。
倾心育人,忠诚担当践行初心
自2004年因学业优异破格留校任教以来,邓中华始终扎根教学一线,以炽热的教育情怀守护莘莘学子的成长之路。从教以来,他年均教学工作量超过200课时,长期位列学院前列。他潜心钻研教法,教学考评连年获评B类以上,多次斩获A类课荣誉,所带学生合格率超95%、优秀率达60%以上,课堂气氛活跃、实效显著。他尤其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常以自身求学经历激励学生,为学生指引方向。担任数设0502班辅导员期间,学生毛虎、杨勇因个人潜能未能充分展现,一度对未来方向感到迷茫。为此,邓中华主动走近、持续关注,通过多次深入交谈,耐心了解他们的技术特长与职业兴趣。他结合自身经历和行业需求,为他们细致分析直招技术士官的发展路径,激发其投身国防、技能报国的志向。在邓老师的悉心指导和鼓励下,两名学生逐渐找准了奋斗目标,最终成功进入部队,坚定地走上了技能成才、军旅报国之路。2020年,两人凭借出色的业务表现和突出贡献,双双荣立全军二等功。

课堂指导
凭借突出的业务能力和深厚的责任感,2020年7月,邓中华被任命为航空发动机制造党支部书记。他始终将党性修养作为自身成长的根基,努力提升党务工作能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他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精心组织参观陈树湘烈士故居、秋收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筑牢党员思想根基;通过完善支部制度、开展民主评议和常态化谈心,引导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有效凝聚队伍合力。注重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他组织开展教师技能比武、教学竞赛、公开课展示等系列活动,带领全体教师围绕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双高”建设任务落实落细。因在基层党建中的杰出表现,2021年1月,他被湖南省委教育工委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标兵。

“双带头人”标兵证书
从一名普通教师到深受爱戴的辅导员,再到优秀的党务工作者,邓中华始终以党性砥砺初心,以实干诠释信仰,用爱与责任串联起育人一线和党建工作的点点滴滴,真正实现了党建与教育事业的双融双促。
锤炼技能,敢做航空工匠之师
从学生时代开始,邓中华就养成了常年“泡”实训车间的“好”习惯,即以车间为家、以设备为伴,数年如一日,精益求精锤炼技能。参加工作后,每次在加工产品和竞赛准备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他从不气馁,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同教研室老师一起探讨、一遍又一遍地练习、饿了在车间吃、累了在车间睡,直至将问题解决,最终得到完美的作品。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企业顶岗实践和技能专项培训,从而不断积累智能制造新知识新工艺,加快自身转型以适应产业、技能的发展需要。
2016年,在备战当年湖南省技能大赛全省数控赛暨全国选拔赛时,因为学院练习的编程软件与比赛的不一样,他反复地找老师、查资料,从零开始。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学会了比赛指定的编程软件。但是,随即而来的却是又一个难题——“当时,条件有限,我们练习的五轴机床因为没有比赛指定的软件处理器(多轴),编制的程序无法转化成指令,机床就没办法识别。”为了能练习,他们只好前一天先用学校购买的非比赛指定软件在五轴机床上编程,第二天在三轴加工部分利用比赛指定的软件进行现场编程和加工,而多轴加工部分则用前一天则用编好的程序。这样既能练习编程,也能练习实际操作。
通过学院多方努力,在比赛前的一周,联系上了省内一所兄弟院校,通过借调该单位的实训车间和设备,邓中华和学院其他参赛选手才得以使用适配的五轴机床进行训练。为了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编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尽可能解决,在校外训练期间,他们每天至少训练16个小时,除了晚上睡觉其余时间均待在车间里,加工完一套试题后,以最为严苛的标准进行评分,而后对不合格尺寸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此反复。

图3. 备战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的设备熟悉现场
凭借这股韧劲和执着,邓中华最终斩获2016年湖南省技能大赛加工中心操作工(五轴)院校组合组第一名,荣获“湖南省技术能手”与“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承载着为“航空装备制造争光、为‘湖南制造’争光”的使命与责任,他并未止步于省级荣誉,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全国赛场。2018年,他再次夺得省技能大赛暨全国选拔赛(五轴)冠军,赢得进军全国决赛的资格。在长达半年的备战过程中,他放弃暑假和国庆假期,不顾父母年迈、妻子怀孕的家庭负担,顶着巨大心理压力,在高温车间中日练技能、夜研理论,最终在全国决赛中以第三名的成绩荣获一等奖,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全国技术能手证书
传承匠魂,勇担创新发展使命
“这个还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黄登红的这句经典口头禅,始终被邓中华深深铭记在心。黄登红不仅是邓中华学生时代的恩师,更是他职业生涯的引路人。自留校任教以来,邓中华早已从前辈手中接过了教育的接力棒,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技能与实践经验,传递给每一位渴望成长的青年学子。
在指导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过程中,他坚持科学训练体系,注重技术细节与选手心理建设相结合,制订个性化强化方案,严格把关各训练环节,帮助选手以最佳状态投入比赛。他始终与学生并肩作战,耐心讲解、亲手示范,将严谨作风、规范操作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植于日常教学之中。他所培养的优秀学生包括2019年长沙市“十行状元、百优工匠”竞赛加工中心项目状元沈巨,荣获全军二等功的毛虎、杨勇等一批杰出技能人才。此外,他带领的团队累计培养全国技术能手5名、湖南省技术能手6人、院级技术技能大师2名;近三年在全国和省级职业院校大赛中屡创佳绩,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6项。凭借在技能传承和青年教师培养中的卓越贡献,2023年5月,由他牵头的教师团队被湖南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湖南省职业教育“楚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

邓中华指导学生开展技能提升训练
因其技术精湛、管理能力突出,2020年6月,邓中华被任命为学院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面对军士生培养规模持续扩大的新挑战,他勇挑重担,全面负责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他于无数深夜伏案钻研,勾勒出“战训一体”教学模式蓝图,将实训室打造为高度贴近实战的训练阵地,使学生能够在真实装备保障任务中锤炼“战友安全协同、战斗胜利导向”的军事素养。由他主持开发的《航空装备应急排故》课程,依托模拟战场环境,要求学员独立完成故障诊断、团队协作与实时汇报全流程,实现了教学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这一重大教学创新成果,助力其团队在2023年全国军地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斩获一等奖。
为破解学院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实际严重脱节的困境,邓中华深入中航发、航空工业集团下属的各大头部企业车间一线,历时三年系统收集和解析了300多个典型零件加工案例。在这一过程中,他敏锐地发现传统教材内容滞后,无法匹配快速迭代的前沿技术,因此毅然主持编写《航空典型零件多轴数控编程技术》教材。为将涡轮叶片加工工艺讲透,他曾连续两周守在数控机床旁反复验证刀路轨迹和切削参数。该教材深度融合企业实际案例,因实用性强、技术内容先进,被评为“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其配套开发的省级精品在线课程也被多所职业院校采纳,学生反馈“终于有一本能读得懂、学得会的多轴编程书!”
从实训中心的毫米之精到理论课堂的匠心之道,邓中华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精工传艺的铸魂者”的深刻内涵。他不仅传授技艺,更塑造灵魂,将“三敬零无”的航修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品格融入育人全过程,使学生们在锤炼技能的同时,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以技能报国为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职业教育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全局。未来,他将继续深耕智能制造领域,带领团队攻坚关键技术,开发更多契合产业需求的优质教学资源,以技艺锻造大国工匠,以匠心承载时代使命,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持续注入新生力量,真正实现“让每一个零件闪耀职业尊严,让每一位学子成为强国栋梁”的教育追求。(教师发展中心 黄子豪 供稿)